全本小说网 > 辅炎汉 > 222、献策

222、献策

全本小说网 www.quanben.so,最快更新辅炎汉 !

    战争之惨烈,非亲身踏足者,此生难以体会……

    可战争便是如此,不用他人性命叠加,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将领。

    而与攻城战,则更甚也。

    说到此处,刘备又一次开始打退堂鼓。

    当然并非其不忍将士有损,而是单纯的不想在此时北伐。

    眼下孙权态度左右摇摆不定,在此时撩拔曹操,绝非好事。

    如果此时拿下襄阳,则意味着与曹操兵力正式接轨,恐怕襄阳也会如合肥一般,成为曹操数次光临之点,遂试探问道:“不若我等就此班师,待下次带足投石机、临冲车、井阑、撞车等再来攻城?”

    关羽听后眉头微皱,然后说道:“主公万万不可如此轻易退却,兵法云:‘视卒如婴儿,故可以与之赴深溪;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。

    厚而不能使,爱而不能令,乱而不能治,譬若骄子,不可用也。’

    此依然丧失无数将士性命,如何能够半途而废?

    以明公之能,则将士足以效死命矣,今初见丧亡,便欲退却,则殒命之士,何其不幸。

    伏望主公英明天祚,必有洪福降临,破此小城,只在旦夕之时,何须因不仁将士,而坏将士负命邪?”

    关羽虽然体恤士卒,但绝非什么不知轻重之人。

    眼下沙场征战,死伤乃是难免之事,如果此时不战而退,那已经死了的将士,岂非白白送命?

    关羽一番话,在场所有人都微微颔首,表示同意。

    此刻退军事不可能退的,毕竟大家已经定好行军计划,而且将士也已经为攻城捐献了自己的性命,如果此时退兵,无疑是给沉重的士气,来一记重锤……

    刘玄低头思索一番之后,抬起头道:“主公是想退兵,还是不想见到将士因攻城有损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不愿见将士无辜惨死!”刘备自然不会说自己不想打。

    那样三军将士,则会认为此主不可托付,枉顾将士之命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臣有拙计,或可破贼!”刘玄滋溜溜的眼珠子,遥望着对面城池,闪过意思明睿。

    “计将安出?”刘备顿感吃惊,没想到素来自称不会军事的刘玄,居然有力助他破贼。

    而且以刘玄行军时来看,也的的确确不知军事。

    凡所到之地,刘玄必向刘备、庞统请教,此地有何忌讳,有何优点,凡安营扎寨,又必问此地何以安扎此营,凡将士列阵,又必问,此阵又和益处……

    加之今日又“大出风头”,可见其对于军事,基本上是一窍不通,乃至于现在一步一步汲取经验。

    如今其突言有计破敌,众人无不赶到惊诧不已……

    “臣之上计,则谓之金蝉脱壳也!”

    “臣之中计,则谓之空城计也!”

    “臣之下计,则谓之围魏救赵也!”

    “何意?”众人不解,遂追问刘玄。

    “所谓金蝉脱壳者,共友击敌,坐观其势。尚另有一敌,则须去而存势。则金蝉脱壳者,非徒走也,盖为分身之法也……

    我军帐内置羊无数,悬于鼓上,羊高悬必定蹬鼓,而旌旗招展,从而敌军一时无法知晓,我等早已连夜突走,更不知我等走向何方。

    在下料定,李通见我军来时,必定已然向宜城等地求援,我军再佯装曹军败逃,诈开宜城等地,并无难度。

    李通江夏人、文聘南阳人,我军南阳、江夏士卒甚多,夜黑之下必无法料之,向使让我等等至白天,军容不整之下,其必无法料之,可一战而定,再待天时。”

    “而空城计者,我军连夜暗中拔走,只投石车与少数辎重不走,其必引军来观。

    所谓兵者,虚者实之,实者虚之,命帐内不起烟火,一片宁静,好似人走楼空,则敌军必为损我投石车而进。

    我军乘机从暗处杀出,则敌军必然大坏,仓狂逃窜,若有幸,可擒李通或文聘其中一人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围魏救赵,所谓治兵如治水:锐者避其锋,如导疏;弱者塞其虚,如筑堰。

    故当齐救赵时,孙膑谓田忌曰:‘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,救斗者,不搏击,批亢捣虚,形格势禁,则自为解耳。’

    我军可将此城围住不攻,而命诸将前往各个苦口,截杀援助当阳援兵、辎重,孤立无援!”

    虽然刘玄所言三策,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一个策略。

    比如一边用悬羊击鼓之法,设定空城计埋伏已经孤立无援,只能铤而走险破刘军的围点打援之计。

    当然分开同样可以,而且各走各自之效。

    庞统轻捋胡须,细细想着刘玄之策可行度!

    其中中策的可行度实在太低,以空城计诱惑地方上当,前来焚烧营帐、投石车,多少有点将对方说成一定按照他的计划行事。

    万一李通或者文聘十分谨慎,哪怕刘玄在如何诱惑,不也是等于媚眼抛给瞎子看,白费心思不是?

    不过转过头一想,好像也没什么关系,李通上不上当,与大家有没有关系?

    并没有!

    如果李通誓死不出,刘备要么围点打援,要么假装当阳城破,诈开路上城池,这是一个双向选择。

    或再不济,就算是和李通干耗,只要等到天时一到,这座城池还能受得住?

    刘玄三策环环相扣,足可谓之连环计耳!

    不过有一说一,上策的确有些问题。

    那就是对方会不会信。

    毕竟刘备并无李通汝南太守印,他倒是有江夏太守印,只是不知道能否用……

    但不可否认的是,刘玄计策的确好。

    如果上计运用的好,先取宜城,然后招降士卒,说不定故技重施,可以席卷整个南方。

    要知道古代攻城素来讲究围三阙一,能够有将士逃出去病不稀奇,只要话腔能够对的上号,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差池。

    不过要是遇见机灵的人,那就说不好了……

    至于中计,虽然不足以拿下此城,但足以削弱城中实力,使另一半永远只敢困守,不敢出城溺战……

    至于下计,虽然不知道对方从哪个方向至当阳,需要分兵拦截,但一旦拦截,出其不意之下,必然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总不见得,每个城池都有一万人防守?

    这显然是不可能之事。

    莫说汉末做不到。

    就算是明朝,有数百万大军,一个府所设一卫也不过五千人而已。

    刘备麾下有一万余人,就算是分兵五路,一路也有两千,然后埋伏两道,伺机杀出足矣!

    届时纵使孙武复生,身陷绝境在无绝对意外之下,有死无生。

    人力始终有穷时,只需要安排妥当,数十万大军成为泡影着,也是数不胜数,更何况区区前人,而且还非绝世军事家带领?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手机版网址: